
老舊房屋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受自然環境侵蝕、荷載變化及材料老化等因素影響,易出現墻體開裂、基礎沉降、梁柱承載力下降等結構安全隱患。本方案針對老舊房屋重建中的常見結構問題,提出科學、高效的加固技術方案,確保房屋安全性能提升,延長使用壽命。
二、老舊房屋常見結構問題及成因分析
1. 墻體裂縫
成因:溫度變化、材料收縮、地基不均勻沉降或荷載增加導致墻體拉應力超過材料強度。
風險:降低墻體承載力和抗震性能,可能引發滲水、結構失穩。
2. 地基不均勻沉降
成因:地基土性質不均、地下水位變化或周邊施工擾動。
風險:導致墻體傾斜、開裂,嚴重時引發結構倒塌。
3. 梁柱老化與變形
成因:混凝土碳化、鋼筋銹蝕或長期荷載作用下的材料疲勞。
風險:削弱構件承載力,影響整體結構穩定性。
三、加固方案選擇原則
針對性原則:根據結構損傷類型(裂縫、沉降、承載力不足)選擇對應加固方法。
兼容性原則:加固措施需與原結構協同工作,避免二次損傷。
經濟性原則:綜合成本、施工難度和長期效益,優選性價比高的方案。
合規性原則:符合《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 50367)等標準要求。
四、主流加固技術詳解
1. 碳纖維加固技術
原理:將碳纖維布/板通過專用結構膠粘貼于混凝土表面,利用其高強度(抗拉強度≥3500MPa)和耐腐蝕特性,提升構件抗彎、抗剪能力。
適用場景:梁、柱、板等受彎構件的承載力提升,或裂縫封閉加固。
優勢:施工便捷、不增加結構自重、耐腐蝕性好。
2. 粘鋼加固技術
原理:采用建筑結構膠將鋼板(厚度2~6mm)粘貼于混凝土表面,通過鋼板分擔荷載,提高構件剛度和承載力。
適用場景:梁柱受拉區、節點核心區加固。
優勢:施工周期短、對原結構影響小,但需注意防銹處理。
3. 植筋加固技術
原理:在基材(混凝土/砌體)鉆孔后注入植筋膠,植入鋼筋,形成可靠粘結。
適用場景:新增構件與原結構連接(如新增墻體、梁柱),或受損構件修復。
優勢:錨固深度小、承載力高,適用于復雜節點加固。
4. 增大截面加固法
原理:在原有構件表面澆筑新混凝土層(內配鋼筋),增大截面面積以提升承載力。
適用場景:柱、梁等受壓構件加固。
優勢:傳統方法成熟可靠,但濕作業量大、可能縮小使用空間。
5. 地基加固技術
注漿法:通過壓力將水泥漿注入地基,填充孔隙,提高承載力。
錨桿靜壓樁:在基礎壓入預制樁,將荷載傳遞至深層穩定土層。
適用場景:地基不均勻沉降治理。
五、材料選擇與施工要點
1. 加固材料要求
碳纖維布:選用高強度Ⅰ級布(抗拉強度≥3400MPa),配套環氧樹脂膠需通過安全性鑒定。
結構膠:粘結強度≥15MPa,耐濕熱老化性能優良。
植筋膠:錨固性能需滿足《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JGJ 145)要求。
2. 施工關鍵控制點
表面處理:混凝土表面需打磨至堅實層,清除浮漿、油污。
注膠工藝:植筋孔需清孔至無塵,注膠飽滿度≥95%。
質量驗收:碳纖維加固需進行正拉粘結強度試驗;植筋需進行拉拔試驗(抽檢比例≥3%)。
六、合規性與安全注意事項
1. 設計依據
《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 50367-2013)
《砌體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 50702-2011)
《建筑結構加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550-2010)
2. 安全管控
施工防護:高空作業需搭設腳手架,佩戴安全裝備。
環保措施:結構膠需選用低揮發性產品,避免污染環境。
應急預案:針對突發結構破壞或施工事故,制定人員疏散和應急加固措施。
老舊房屋重建加固需結合結構損傷特點,科學選用碳纖維加固、粘鋼加固等技術,并嚴格遵循施工規范和材料標準。建議委托專業機構進行結構檢測與方案設計,確保加固效果安全可靠。通過針對性加固,可顯著提升房屋抗震性能和使用壽命,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提升。
本文鏈接:http://www.hnfc001.com/Article/ljfwzjjgjs.html
(編輯者:南京曼卡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