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工業大學虹橋校區改造工程迎來關鍵節點。作為承載百年歷史的老校區,大禮堂、教學樓、圖書館等在抗震加固中全面應用南京曼卡特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抗震支吊架系統,為這座南京“硅巷”標桿項目筑牢安全防線。此次改造不僅標志著曼卡特抗震技術從重大基建向歷史建筑保護的跨越,更以“科技+文化”的創新模式為城市更新提供示范。
歷史建筑抗震難題:從“被動加固”到“主動防御”
虹橋校區磚木結構與混凝土框架的混合體系在長期使用中存在抗震性能衰減問題。改造項目總工程師指出:“傳統加固方式需大面積開鑿墻體,可能破壞建筑歷史風貌。曼卡特抗震支架采用非侵入式安裝技術,通過預埋槽道與高強度螺栓固定,在不損傷原結構的前提下實現抗震等級提升。”
曼卡特技術團隊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及《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 50981-2014),對關鍵節點進行三維力學仿真分析:
管線系統:對管徑≥DN65mm的消防管道、電纜橋架實施側向+縱向雙維度加固,確保地震時位移量控制在1/500以內;
設備節點:采用曼卡特機械錨栓固定空調機組、風機等重型設備,單點承載力高。
曼卡特抗震支架系統在此次項目中展現三大核心優勢:
1.極速安裝:標準化組件支持現場快速拼裝,安裝速度快,減少交叉作業對施工進度的影響;
2.超長耐久:抗震支架通過3100小時鹽霧試驗驗證,設計壽命達100年,與建筑改造后的使用周期同步;
“曼卡特支架的模塊化設計就像‘樂高積木’,既能適應復雜歷史建筑的異形結構,又能通過標準化生產控制成本。”項目甲方代表評價道。據測算,該方案較傳統焊接支架節省鋼材用量30%,綜合造價降低22%。
行業標桿:從港珠澳大橋到百年校園
曼卡特抗震支架技術已歷經港珠澳大橋、昆山2號樓工業園區等超1000個項目驗證。此次虹橋校區改造,標志著其技術體系從現代基建向歷史建筑保護領域的延伸。公司董事長黃子秀表示:“我們未來將實現地震預警與結構健康監測一體化,為全球城市更新提供中國方案。”
本文鏈接:http://www.hnfc001.com/Article/mktkzzjfng.html
(編輯者:南京曼卡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