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洋經濟蓬勃發展與“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水下工程加固技術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水下加固材料因耐水性差、施工復雜等問題,長期制約著橋梁、隧道、港口等基礎設施的耐久性與安全性。南京曼卡特科技有限公司憑借其自主研發的水下環氧植筋膠,以“超低吸水率、高強耐腐蝕、快速固化”三大核心優勢,為水下工程加固領域注入科技動能,引領行業邁向綠色、智能、可持續的新階段。
技術突破:0.02%吸水率定義行業新標準
曼卡特水下環氧植筋膠通過分子級改性技術,將材料吸水率降至0.02%,僅為行業平均水平的1/20。這一突破性指標背后,是團隊對環氧樹脂交聯密度的精準調控與接枝處理工藝的深度優化。實驗數據顯示,該材料在50年濕熱老化試驗后,粘接強度保持率超95%,劈裂抗拉強度達19MPa,較傳統產品提升30%,可長期抵御海水侵蝕、酸堿腐蝕及水流沖刷,為水下結構提供“百年耐久”的防護屏障。
“在高壓、高濕、低能見度的水下環境中,材料的耐水性直接決定加固工程的成敗。”曼卡特首席工程師李明博士表示,“我們通過構建‘化學-物理’雙重防護體系,使膠體在深海500米水壓下仍能保持穩定性能,徹底解決了傳統材料易結晶、易流淌的痛點。”
施工革新:2小時快固賦能高效建造
針對水下施工窗口期短、成本高的難題,曼卡特水下植筋膠采用觸變性設計,施工時不流淌、不沉淀,配合螺旋注膠嘴與“兩吹一刷”清孔工藝,單孔注膠時間較傳統工藝縮短40%。其2小時快速固化特性更支持夜間分段施工,次日即可恢復通行,最大限度減少對交通與運營的干擾。
在某跨海大橋維修項目中,施工團隊利用凌晨低潮期完成300個錨固點作業,次日早高峰前結構即恢復使用。第三方檢測機構拉拔試驗顯示,加固后鋼筋錨固力達542MPa,較傳統膨脹螺絲提升3倍以上,地震波模擬測試中結構變形量減少65%,裂縫擴展得到有效控制。
綠色基因:驅動行業低碳轉型
在全球基建行業加速向綠色轉型的背景下,曼卡特率先通過技術迭代實現“零污染釋放”。其水下植筋膠采用可降解改性劑,生產過程碳排放較傳統工藝降低60%,并獲得“中國綠色環保建材產品”認證。在南京某地鐵隧道加固工程中,該材料憑借2小時快固特性,實現“夜間施工、次日通車”的零干擾模式,較傳統圍擋封閉施工減少碳排放120噸。
“我們正在構建‘材料-施工-監測’全生命周期綠色體系。”曼卡特創始人黃子秀透露,公司已啟動“智慧錨固”計劃,通過在植筋膠中嵌入傳感器,實時監測結構應力變化,結合AI算法預測維護周期,將工程全壽命周期成本降低35%。
全球布局:中國方案領跑萬億賽道
據行業白皮書顯示,2025年全球水下工程加固材料市場規模將突破800億元,其中高性能植筋膠占比超40%。曼卡特憑借技術優勢,在全球市場占有率躍升至18%,位列《2025年全球植筋膠品牌排行榜》前三,與德國慧魚、瑞士喜利得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目前,曼卡特產品出口至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跨海通道、深海隧道等超級工程的首選品牌。從深海隧道到跨海大橋,從技術追趕到標準引領,曼卡特水下植筋膠的進化史,正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縮影。在“雙碳”目標與新基建浪潮的雙重驅動下,這場由材料革命引發的行業變革,正在為全球水下工程安全寫下新的注腳。
本文鏈接:http://www.hnfc001.com/Article/mktsxzjjyc.html
(編輯者:南京曼卡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