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球能源結構加速向清潔低碳轉型,核電作為穩定基荷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福清核電站等國家重大能源項目中,南京曼卡特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高防腐預埋槽道,憑借其3000小時鹽霧試驗的極限耐腐蝕性能,成為保障核電設施安全運行的“隱形衛士”。這一技術突破不僅刷新了國產加固材料在極端環境下的應用紀錄,更標志著中國核電關鍵材料國產化進程邁入新階段。
從福清到全球:國產預埋槽道破解核電“卡脖子”難題
福清核電站作為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示范工程,其設備管線系統對加固材料的耐腐蝕性、抗震性及安裝精度提出了嚴苛要求。南京曼卡特針對核電場景定制研發的預埋槽道,采用高防腐合金鋼材質與特殊表面處理工藝,成功通過3000小時鹽霧試驗——這一數據遠超國際標準,相當于在海洋級腐蝕環境中持續服役10年以上而不銹蝕。
“在核電站高濕度、高輻射的復雜環境中,傳統材料易因腐蝕導致結構松動,而曼卡特預埋槽道通過200萬次疲勞測試和120分鐘耐火實驗,確保了設備管線在極端工況下的長期穩定。”南京曼卡特董事長黃子秀表示。該產品已廣泛應用于福清核電站、田灣核電站、防城港核電站等國內重大項目,并出口至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等“一帶一路”標志性工程,累計服務核電機組超20臺,成為國產材料替代進口的典范。
技術攻堅:產學研融合突破國際壟斷
曼卡特預埋槽道的核心競爭力源于持續的技術創新。據公開資料,該產品通過與東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聯合攻關,攻克了高防腐涂層附著力、抗震錨固結構設計等關鍵技術,形成19項國際認證專利集群。其模塊化設計支持T型螺栓快速安裝,無需焊裝即可實現毫米級預埋精度,施工效率較傳統工藝提升40%,同時避免混凝土配筋破壞,降低后期維護成本。
在浙江三澳核電站這一全國首個民營資本參股的核電項目中,曼卡特預埋槽道再次展現技術優勢。該項目規劃建設6臺“華龍一號”機組,總投資超1200億元,其管線系統加固工程對材料性能要求近乎苛刻。曼卡特產品憑借鹽霧3000小時、耐疲勞200萬次、抗震不松動的綜合性能,成為唯一通過項目方嚴苛評審的國產供應商。項目負責人評價稱:“曼卡特預埋槽道的精準預埋與全生命周期防護能力,為核電站安全運行樹立了新標桿。”
全球布局:從核電到高鐵的“中國方案”輸出
曼卡特的技術影響力已跨越國界。在印尼雅萬高鐵項目中,其弧形預埋槽道成功應用于隧道接觸網懸掛系統,以高防腐、耐疲勞特性保障了高鐵在熱帶雨林氣候下的長期穩定運行。此外,公司13萬套敲擊式背栓進駐美國塞班島八星級度假酒店,刷新國內背栓單項目出口紀錄;碳纖維加固材料助力寧夏醫科大學教學樓抗震等級提升兩級,成為教育建筑安全升級的典范。
目前,曼卡特產品已覆蓋全球五大洲,參與南京地鐵、重慶橋梁、深圳核博會等數百個重大工程,研發投入占比持續保持在18%以上。公司先后榮獲“中國知名品牌”“江蘇省質量誠信AAAAA級企業”等稱號,并通過歐盟ETA認證、EN 1994標準等國際權威認可,為全球基建安全提供“中國方案”。
錨定“雙百目標”引領行業變革
站在成立二十周年的新起點,曼卡特提出“雙百目標”:實現百億營收、打造百年品牌,并加速布局耐輻射植筋膠、第二代耐久型錨栓等前沿領域。“從打破進口壟斷到制定國際標準,曼卡特的二十年證明,真正的‘隱形冠軍’必須扎根于大國工程的基石之中。”行業分析師指出。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與基建浪潮興起,這家源自南京的企業正以技術創新重塑世界加固材料格局。從福清核電站的深海之濱到雅萬高鐵的熱帶叢林,曼卡特預埋槽道用3000小時鹽霧的堅守,詮釋了中國制造對安全與品質的永恒承諾。
本文鏈接:http://www.hnfc001.com/Article/jgclzmppmkt.html
(編輯者:南京曼卡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